【人物】院士领衔组建团队服务地方企业,浙大探索产教融合育人新路径

首页 产教融合通知公告 产教融合 【人物】院士领衔组建团队服务地方企业,浙大探索产教融合育人新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在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召开前夕,《人民日报》记者深入浙江大学采访,用鲜活笔触展现学校奋力走在前、开新局的生动场景。

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衢州分院、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简称浙大衢州“两院”)作为浙江大学与衢州市合作共建的高能级创新平台,坚持以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等学科院系为依托,秉承“学科-人才-科研”一体化理念,勇当高水平产教融合先行者,积极探索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中试基地“试验田”,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激发新动力,塑造新动能,高质量服务区域发展,获得了《人民日报》本次头版报道的重点关注,一起来看详细报道吧!

天刚蒙蒙亮,浙江大学工程师学院研究生白大志背上包,直奔浙江衢州市的企业车间,“今天打算待在这里,把毕业论文的相关研究完善一下。”

在衢州,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任其龙正带领团队服务地方企业,为当地的科研创新贡献浙大力量。


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要发挥高校在科研中的重要作用,调动各类科研院所的积极性,发挥人才济济、组织有序的优势,形成战略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

从杭州到衢州,这是浙江大学服务区域产业新模式的又一次探索,通过延伸学校育人和创新力量,以一流学科建设与产业协同发展为牵引,发挥学科溢出效应,从而服务区域发展……这一跨越,视野变开阔了,未来发展大有可为。

融入同城科研圈,产教融合育才

在杭州校区完成一年理论学习后,白大志来到衢州,从事化工领域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方向研究。除了校内导师,学校还特意为他安排了衢州知名化工企业的高级工程师作为校外导师。“两位导师分别在基础和应用两个方向给予指导,让我不仅对学术前沿有更深理解,对行业市场也有了更真切的体会。”

去年暑假,在校外导师安排下,白大志来到企业车间实习。在实验室待久了,初进车间他到处“碰壁”。“在学校实验室遇到的问题跟车间里完全不一样。”他说,从实验室里手握试管到在车间爬3米高的装置,需要时刻面对生产中的突发情况。

有次处置废弃物,由于没掌握好试剂用量,过快的化学反应溢出装置,让他一下子乱了阵脚。“明明是基于实验室数据放大的,怎么不对了?”

“实际生产要考虑前端工艺,提前预设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不像实验可以随时控制变量。”校外导师的这番话点醒了白大志。事后回想起来,他说:“这段车间经历很难忘,是我日后踏入行业的宝贵财富。”


之所以来衢州,任其龙有自己的理解:“衢州是浙江化工产业的重要基地。工科类研究生特别是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里能让他们成长更快。”


 
38    2023-02-06 07:53:57